查看原文
其他

首位出生于中国的奥运冠军如何透过信仰和承诺铸就了传奇

葛磊 春城暖爸
2024-10-08

当我们坐下来观看2024巴黎奥运会上全球顶尖运动员的精彩表现时,也应记住埃里克·利德尔的精神遗产,缅怀他坚守信仰的承诺。

那是1982年3月29日,美国加利福尼亚州洛杉矶音乐中心。当众多熠熠生辉的明星来到第54届奥斯卡颁奖典礼现场时,场内外观众的热情气氛瞬间被点燃了起来。

因为几个月来,好莱坞一直在宣称,1981年最佳影片的角逐最终只剩下两部竞争影片:一部是男演员沃伦·比蒂主演的美国史诗片《赤色分子》,这是描写苏联均贫富主义革命的左派影片;另一部是美国影片《金色池塘》,由男演员亨利·方达和女演员凯瑟琳·赫本这两位人见人爱的老牌明星主演,他们在片中扮演了一对争吵不休但恩爱有加的高龄伉俪。

颁奖晚会接近高潮,资深女星洛丽泰·杨走上颁奖台宣布最佳影片奖得主,当她打开信封宣布获奖者是一部相对而言鲜为人知的英国“文艺片”《烈火战车》时,现场响起了一阵惊叹声。这部影片讲述了苏格兰传教士、奥林匹克运动员埃里克·利德尔和犹太长跑运动员哈罗德·亚伯拉罕的传奇故事。

利德尔的故事与典型的好莱坞电影里的英雄人物不同。通常而言,好莱坞主人公往往是与社会不公作斗争的自由主义者;相较而言,利德尔是一个为自己的信仰而坚持不懈的人,尽管为此付出了巨大的个人代价,因为他相信服从上帝比屈服于个人的要求更为重要。

埃里克·利德尔生于1902年,死于1945年;他出生于中国天津当时的英租界,中文名为李爱锐,是第一位出生于中国的奥运会金牌得主。利德尔的父亲是苏格兰在华传教士,曾为“伦敦传道会”服务。利德尔从小就是一名出色的运动员。在苏格兰爱丁堡大学就读期间,利德尔就被誉为苏格兰跑得最快的人。而在1924年巴黎奥运会上,他轻而易举地获得了男子400米跑金牌。

利德尔在这届奥运会上有一个小插曲。他的田径主项是100米跑,而该项目的预赛定于周日举行。利德尔信仰虔诚,信奉基督教安息日,他面临着一个选择:要么参加比赛,违背自己的信仰;要么不参加比赛,放弃为自己和国家赢得奥运荣誉的机会。

影片《烈火战车》主要讲述了利德尔在奥运会上的两难选择,以及在巴黎1924奥运会之前的日子里,有无数人曾试图说服他妥协自己的信仰。然而利德尔拒绝了,因此没有参加百米跑主项。相反,利德尔决定参加一场更漫长、更艰苦的比赛400米跑,因为这个项目比赛没有安排在周日进行。许多人认为他在400米跑比赛中处于明显的劣势。然而利德尔坚信,自己的运动能力是上帝赐予的礼物,不参加比赛也是对上帝的亵渎。

1924年7月11日,当利德尔准备参加400米跑比赛时,有人递给他一张折叠的方形纸,上面写着如下信息:“古书上说过,‘谁尊崇我,我就尊崇谁。’”这句话出自《撒母耳记-上集》第2章第30节。

在这届奥运会上,利德尔最终获得了400米跑冠军,并创造了世界纪录。上帝确实褒奖了利德尔不违背自己信仰的勇气和决心。如今,许多奥运选手在国歌奏响最后一个音符时就想将胜利兑现成金钱,而利德尔则不同,他毅然选择回到中国,继续他们家族的传教事业。后来利德尔在中国历经艰辛,最终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被侵华日军关押。

即使在被日军囚禁期间,利德尔仍坚定地坚持自己的信仰,成为拘留营的囚犯领袖,帮助年长的人,并组织了圣经学习班。另一位囚犯兰登·吉尔基后来在回忆录中这样写到利德尔:

“经常在一个晚上,我看到他弯腰专注对着棋盘或船模,或者在指挥某种群体舞——他总是兴趣盎然、全神贯注、倾尽全力,努力激发这些被囚禁的年轻人的无限想像力。他洋溢着幽默和对生活的热爱,充满热情和魅力。一个人能够有幸遇到圣人确实很难得,然而他是我所认识的人中最接近圣人的人。”

1945年初,利德尔在日军集中营中因脑肿瘤逝世。2002年,利德尔成为苏格兰体育名人堂的首批入选者之一,在公众投票中高票当选为苏格兰有史以来最受欢迎的体育英雄。

如今,2024巴黎奥运会正在热火朝天地进行,全球观众正在欣赏顶尖运动员的精彩表演。这是时隔整整一百年后,奥运会回到巴黎。遥想百年前,埃里克·利德尔坚定地坚持自己的信仰,拒绝妥协,战胜了巨大的压力和诱惑,在奥运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页。这就是埃里克·利德尔留给后人的宝贵遗产,在1924年巴黎奥运会上的勇敢选择和此后一生的承诺,以及再现其奥运人生的影片《烈火战车》在1982年奥斯卡上荣获最佳影片,给予世人无限启迪。

关键词:信仰,承诺,奥运,体育

个人观点,仅供参考
继续滑动看下一个
春城暖爸
向上滑动看下一个

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

文章有问题?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